• <table id="su42s"><option id="su42s"></option></table>
  • <td id="su42s"><noscript id="su42s"></noscript></td>
    健康農業 快樂生活
    Health & Happiness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信息資訊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亟待提檔升級

    發布時間:2022-11-29 來源:農民日報

    打印本文              

    眼下,正值全國棉花收獲時節。1112-13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學會、石河子大學等單位主辦,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支持的棉花生產精準作業和智能化管理學術報告會在線上舉辦。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棉花綜合機械化率近年也不斷提升,但是當前我國棉花生產機械化還存在技術裝備智能化水平不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不足等問題。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專家建議,加快推進機械化、智慧化農業建設力度,在棉花“耕、種、管、收”各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助推棉花產業提質增效。

    國產采棉機已形成替代進口趨勢

    近年來,我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邁上新臺階。初步預計,2022年,全國棉花機耕率99.5%,機播率92.06%,機采率76.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90.46%,其中,機采率同比增長8.78%。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2022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為4441萬畝,其中,新疆地區植棉面積3896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87.7%。新疆棉花機耕率99.86%,機播率99.06%,機采率81%,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93.96%。

    “目前,我們已根據新疆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實現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建立了特色鮮明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在新疆應用面積超過了80%,帶動了中國棉花生產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敝袊こ淘涸菏筷悓W庚表示。

    今年,全國采棉機保有量突破8100臺,全年新增采棉機1000臺左右,其中,國產采棉機900多臺,占比90%。

    采棉機是鐵建重工新疆公司最早研發、也是最成熟的產品?!澳壳?,我們已經實現了三行、六行打包采棉機的批量市場化,在新疆的棉花收獲市場里有相當的份額,整體表現比較優異,已經替代了相當部分的進口設備?!辫F建重工新疆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高端農機院院長伍濤表示。

    “當前國產采棉機已形成了替代進口的趨勢,鐵建重工、缽施然、天鵝棉機等農機企業在采棉打包機上實現了量產,但在作業效率和可靠性上與國外先進產品還存在明顯差距,需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場培育力度,強化科技創新研發攻關,解決關鍵零部件卡脖子等問題?!敝袊r業機械研究院韓增德研究員指出。

    總體來看,以新疆為代表的我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步伐加快,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國產采棉機技術趨向成熟,正在快速替代進口采棉機。

    亟待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

    “盡管我國棉花生產機械化取得重大成就,但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關鍵技術裝備能力不足、殘膜污染治理等問題?!标悓W庚院士指出,需要通過科技進步和機制創新不斷加以解決。

    長期以來,受宜機棉花品種少、標準化程度低、農戶分散經營等影響,長江、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機械化發展緩慢,棉花單產低。

    事實上,在新疆棉區,南北疆機收水平有明顯差距,機采率相差20%,主要原因是林棉間作和耕地碎片化限制了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應用。

    山東農機技術推廣站陳傳強研究員指出,黃河、長江流域棉花生產存在與糧爭地的問題,棉花種植田塊小且分散,土地平整度和連片規?;潭榷驾^低,種植行距與采棉機作業不配套,打頂、脫葉等株型管理不到位,急需加大土地整合力度,建設高標準棉田,借鑒新疆76cm等行距密植機械化技術、全過程化控配套機械化技術,大力推廣國產三行打包采棉機械化技術,提高效率和效益。

    棉花生產的另一個難點是,植保、采摘、殘膜回收作業環節關鍵技術裝備能力不足。

    植保是棉花生產農業機械化中最薄弱的環節。棉花種植密度大,現有的施藥機械及方法脫葉效果差,機械采收棉花含雜率高,影響機采棉質量。同時,雖然近年來采棉機國產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但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技術與國外同類機型仍有差距。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薛新宇研究員指出,新疆棉花種植密度是美國等國家的2倍以上,直接將國外技術應用于新疆棉花種植中,面臨諸多問題,研究適應新疆高產密植模式下的精準施藥技術及裝備,篩選與優化高效調節劑、助劑的組合,推行棉花機械化施藥技術規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地膜覆蓋技術促進棉花產量大幅度提升,但長期使用地膜對棉田造成污染。近幾年,陳學庚院士致力于研究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技術,他表示:“機械把地膜推下去,現在形成污染了,我們有責任造出新機械,把農膜收回來,不把污染留給子孫后代?!?/span>

    近年來,農田殘膜機械化回收技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存在回收率低、含雜率高以及作業效率低等問題。我國正在開展高強度地膜試驗示范和殘膜回收利用技術與裝備的研發,促進棉花綠色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副站長徐振興指出,要大力推廣新疆棉花全程機械化成功經驗,強化產學研推合作,不斷強化我國棉花生產科技與裝備支撐,努力提升我國內陸地區棉花生產能力,加快推進棉花全程機械化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為棉花穩產保供提供強有力的機械化支撐,努力實現我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向著精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大功率拖拉機配套智能化耕作機具,將突破高速、低阻、低耗能等關鍵技術;精準智能化播種作業機具,播種質量實時監控與動態調整技術將快速發展,播種精度進一步提高……與種植其他農作物一樣,未來,我國棉花機械化將朝著精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石河子大學副校長李兆敏指出,要繼續發揮好新疆作為全國棉花主產區、棉花生產技術與裝備科研推廣應用主戰場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疆棉花生產提質增效”科研攻關目標和產業發展方向,在棉花生產數字農業與精準管理、節水灌溉技術裝備、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在新疆率先實現棉花生產的現代化,努力確保我國棉花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國農業大學吳才聰教授指出,我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管理調度分散在各個省份、大型農機企業和個別科技公司,各自為戰、互不兼容、重復建設、效率低下,急需建立覆蓋全國的統一農機社會化服務監管調度網絡,通過運用北斗遠程監測技術,建立面向種植戶、農機合作社和農機管理部門的管理調度系統,對棉花耕種管收進行全過程監測、管理和調度,形成新疆棉花生產與管理大數據,提升棉花種植質量、效率和效益。

    與會專家還圍繞大型自走式采棉機和自走式噴霧機的國產化目標,提出要進一步開展關鍵技術與零部件的研究與開發。一是采棉機變速箱的開發,達到國外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適用性和耐用度;二是液壓元件的開發,包括大型自走式采棉機和自走式噴霧機所用的泵、馬達、各種換向(分流)閥,提升技術性能;三是發動機的性能改進與優化,提高動力性能、進行輕量化結構設計;四是整機智能化、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提升。

    星空视频app官方下载最新版,日韩美女色一区二区,亚洲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红粉,青草久草
  • <table id="su42s"><option id="su42s"></option></table>
  • <td id="su42s"><noscript id="su42s"></noscript></td>